羅浮宮 羅浮宮的正式名稱為羅浮博物館,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原是建於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的王宮,現在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也是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平均每天有15,000名遊客到此參觀,其中65%是外國遊客。羅浮宮收藏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分類,主要典藏中古至十九世紀的藝術珍品與考古文物,而《米洛的維納斯》、《蒙娜麗莎的微笑》、《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更是不能錯過的羅浮宮三寶。
羅浮宮 1981年法國政府決定將羅浮宮建築群全部劃歸博物館,並對羅浮宮進行大規模的整修。由華裔美籍設計師貝聿銘設計了位於羅浮宮中央廣場上的玻璃金字塔。整修後的羅浮宮於1989年重新開放。
羅浮博物館 中央大廳 羅浮博物館的正門位於拿破崙廣場之玻璃金字塔底下的地下空間,遊客可以從玻璃金字塔裡面的樓梯或旋轉梯下行進入博物館參觀。
羅浮博物館地下入口大廳的倒立玻璃金字塔
倒立玻璃金字塔是拍照熱點
古代的一位羅馬歷史學家,曾在其著作中記錄這麼一則令人動容的故事:有一位名叫裴若Pero的女子,她的父親慈蒙Cimon因故被判刑入獄,並遭到處以餓死的酷刑。裴若為了挽救年邁的父親,不讓其挨餓致死。於是想方設法,藉著到牢裡探監的機會,偷偷給父親哺乳止飢。後來雖不幸被獄方發現,然而她勇敢無私的美德卻感動了無數人,最後終於使她的父親得以重獲自由。
女像柱大廳
《凡爾賽的黛安娜》 發現於義大利,是公元1-2世紀的作品。羅馬神話中的黛安娜就是希臘神話中的阿耳忒彌斯,她是宙斯的女兒,是狩獵女神、月亮女神。雕像呈現了黛安娜的聖獸(梅花鹿)跟隨著她狩獵的情景,她的右手正要從背後的箭筒裡抽出一支箭,這是關於黛安娜的雕塑中最著名的一件作品了。
《沉睡的赫馬佛洛狄忒斯》 主體於古羅馬時期雕刻而成,是古希臘時期雕像的複製品。至於後來才襯墊於主體下方的床墊及枕頭則是義大利雕塑家貝尼尼的傑作,他能將堅硬的大理石,雕刻成看似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皮質床墊,著時令人讚嘆不已 ! 觀賞雕像背面,一位容貌清麗,體態豐腴的少女,慵懶適意地趴睡在皮質床墊上,顯得十分安詳而美麗。目睹此情此景,每一位參觀者都不禁要屏氣斂聲,生怕一個不小心,驚擾了少女的好夢。
《沉睡的赫馬佛洛狄忒斯》 接著繞行至雕像正面,當每一位參觀者定睛一看之後都不免大吃一驚,少女的胯下竟然具有男性的生殖器 ! 原來,俊美的少年赫馬佛洛狄忒斯是女神維納斯的兒子,有一天當他在湖邊觀看自己的水中倒影,水仙子薩拉瑪西斯看到他之後,便瘋狂地愛上了他,但是赫馬佛洛狄忒斯拒絕了水仙子的追求。後來,當赫馬佛洛狄忒斯脫衣跳入湖中游泳時,躲在樹後的水仙子衝出來,躍入水中擁抱並親吻他。水仙子為了能永遠與赫馬佛洛狄忒斯在一起,祈求宙斯將他們倆人的身體合而為一。宙斯便遂其心願,將他們倆人合為一體,從此赫馬佛洛狄忒斯就變成了雌雄同體的雙性人。他的名字赫馬佛洛狄忒斯正是西方語言「雌雄同體」的來源。
《年老的半人馬被愛羅斯捉弄》 半人馬是希臘神話中一種性格溫順的奇特神獸,長著一對翅膀的愛羅斯則是希臘神話中的愛神,相當於羅馬神話中的愛神丘比特。
《米洛的維納斯》 Venus de Milo 又稱為斷臂維納斯,這座著名的古希臘大理石雕像高約202公分,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羅馬神話中對應的女神就是維納斯。
《米洛的維納斯》 創作於西元前130到100年之間,由於是1820年在希臘米洛被發現,故被稱作米洛的維納斯。
《米洛的維納斯》 是古典女性美的代表,也是古希臘雕塑的極品。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她都符合人體的黃金比例,因此她超越時代,被視為女性美的永恆象徵。
《米洛的維納斯》 維納斯在古希臘神話中以美麗著稱,她出生於大海之中,掌管人類的愛情、婚姻、生育,乃至一切動植物的生長繁殖。
《米洛的維納斯》 1820年的某一天,由於駐紮在愛琴島Aegean island的法國海軍軍官Olivier Voutier對希臘的歷史很有興趣,他帶著兩個水手前往島上的希臘古城米洛Milo,探索一座古希臘劇場遺址,希望能挖掘到古希臘的遺跡。彼時,他看到不遠處有一個農夫剛挖掘出某件物品的一隅,似乎認為無甚價值,正欲再掩埋回去。Olivier Voutier便趨前一探究竟,結果目睹一個土耳其農夫正在掩埋一座已經毀損的雕像。於是,他給了農夫一點錢,然後帶著兩個水手繼續挖掘。費了好一番功夫,這座塵封已久的《米洛的維納斯》終於得以重見天日。
《米洛的維納斯》 出土約莫10天之後,知情的另一名法國海軍軍官Jules Dumont d'Urville意識到這一座古希臘雕像的重要性,立刻聯絡法國駐土耳其大使Charles Francois de Riffardeau前來買下此座珍貴的雕像,並兼程運送回法國。至此,《米洛的維納斯》終於得以展露風華,驚豔世人。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希臘神話勝利女神尼克的雕像,1863年發現於愛琴海北部的薩莫色雷斯島。約莫創作於公元前200年,是世界上少數僅存的重要古希臘雕像,而非羅馬的複製品。自1884年起開始在羅浮宮德農館台階高處的顯著位置展出,從此便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之一。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1863年法國的考古隊在薩莫色雷斯島發現200多塊破碎的雕像碎件,於逐一清點整理後運送回巴黎羅浮宮。經過專家4年的精心修復,終於使《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雕像初具規模,然而雕像的頭部和雙臂始終未被發現。1879年這支考古隊再度重返薩莫色雷斯島,又發現部分的大理石碎塊,將其拼湊整合後,修復成一座船頭造形的基座。待運送回法國之後,發現與雕像十分吻合,是雕像的原始基座。此外,雕像的右翼原本早已破碎散失,後來參酌尚存的左翼,進行鏡像仿製才予以修復。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勝利女神迎著勁風昂然挺立於船頭,衣裙在狂風吹拂下緊貼著女神的肌膚抖動不已,女神兀自從容堅毅地展翅引導戰艦勇往直前,贏取最後的勝利。雕刻家對雕像衣裙的處理手法與功力令人讚嘆,女神衣裙被強勁海風吹拂的樣子栩栩如生,這無疑是古希臘時期雕像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勝利女神健美挺拔的身軀和展開的壯碩雙翼形成一個鈍角三角形,凸顯了優雅雄健的前進、勝利態勢與氛圍。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強勁的海風迎面吹來,勝利女神的衣裙因受風而緊貼著其優雅豐美的身軀,衣裙的褶紋疏密有致,其生動流暢的線條似乎隱含飛躍與勝利的節奏。鬼斧神工的雕刻功力彷彿賦予冰冷的石頭生命力,展現出鮮活躍動的勝利氛圍,著實令人驚艷 !
拿破崙的加冕皇冠
Duchess of Angoulême 女大公的王冠:金質,鍍銀,40個翡翠,1031顆鑽石。
女大公的珍珠王冠
《聖賽巴斯提昂》 當時羅馬皇帝大肆迫害基督徒,身為禁衛軍隊長的聖賽巴斯提昂不忍坐視,便挺身而出力勸皇帝不要再迫害基督徒,卻因此而惹怒皇帝,遭其下令射箭凌虐致死,成為一位殉教者。畫家曼帖尼亞刻意採用仰角構圖,用以彰顯聖賽巴斯提昂的崇高情操。
《馬爾斯與維納斯》 是安德烈亞·曼泰尼亞所創作的一幅油畫,描繪愛神維納斯和戰神馬爾斯並肩站在拱形巨岩上,前方環繞著九位正在載歌載舞的繆斯女神(繆斯是希臘神話中主司藝術與科學的九位古老文藝女神的總稱。繆斯女神經常出現在眾神或英雄們的聚會上,愉悅地輕歌曼舞,為聚會帶來歡樂的氛圍)。
聖母子與聖安妮 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 是達文西的畫板油畫,作於1508年-1510年。描繪聖安妮、聖母瑪利亞和出生不久的耶穌。畫中聖母瑪利亞坐在她母親聖安妮的大腿上,耶穌正想要騎到一隻祭祀用的羔羊背上,代表著他的受難;而聖母瑪利亞想抱回耶穌。
《加納的婚禮》 是義大利畫家委羅內塞的代表作,描繪耶穌和聖母瑪利亞以及使徒們在約旦河畔的加納城,遇到一個商人正在舉辦婚禮,而主人邀請他們一起參加婚宴。這是一幅非常巨大的油畫,約莫有70平方公尺。畫中共有132個人物,畫家甚至將英國女王、提香、丁托列托和自己也都畫進了這幅畫中。此畫繪製於1562年-1563年,歷時一年零三個月才完成。畫面正中是耶穌和聖母瑪利亞,新婚夫妻則在畫面左下角桌子的盡頭。正當大家喝得高興,僕人卻來報告主人已經沒酒了。於是耶穌便吩咐把商人家的缸裡注滿水,然後再請大家品嚐。不料,水竟然變成了濃郁的美酒,原來是耶穌的神蹟啊!據說,委羅內塞到了威尼斯之後,發現這裡的人們追求的並不是對宗教的虔誠,反倒是對生活的享樂,於是他饒有興味地描繪了這些世俗的生活。
《蒙娜麗莎的微笑》 畫中欲語還休的女子,目光微微地朝左看,隱約展現出一抹極其神秘的微笑。這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所繪的肖像畫代表作。為世界上最著名、參觀人數最多且最常被模仿與演繹的一幅畫。目前,每年有數百萬人前往羅浮宮欣賞《蒙娜麗莎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微笑》 直接畫在白楊木板上,描繪一位感情內斂,面帶「神秘的笑容」的女子。神奇的是,無論你從任何角度觀看,都會覺得畫像中的女子正直視著你。當觀賞者凝視蒙娜麗莎的嘴唇時,會覺得她似乎帶著一抹淡淡的淺笑;然而,當觀賞者將視線的焦點略往他處移動,比如說移往蒙娜麗莎的眼睛時,就會覺得她彷彿笑得更開心了耶。
《蒙娜麗莎的微笑》 描繪一位頭上披覆著透明紗巾的女子坐在椅子上,左臂擱於椅子扶手,而右手心輕搭在左手背上。這個手勢傳達了一種平靜和自我約束的氛圍,藉以展現她是一位貞淑的女子。此畫作的構圖,從頭部到腰際完整呈現出整個上半身的體態,與早期僅呈現頭部和部分上半身的肖像畫有很大的不同,後來儼然成為許多畫家和攝影師樹立肖像圖基本架構的新典範。《蒙娜麗莎的微笑》之模特兒,一般推論是佛羅倫斯富商弗朗切斯科·德爾·喬宮多的夫人麗莎·喬宮多。《蒙娜麗莎的微笑》為達文西在1503年至1506年間所繪製。然而,達文西於創作大致完成之後,又陸續花費數年的時間,精心進行細部修飾,以消除任何較明顯的轉折或交叉點,營造出使畫面更加流暢的效果,達文西可能一直到1517年才修改完成《蒙娜麗莎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微笑》 最後被法國國王法蘭索瓦一世買下,現在為法國的國有財產,自1797年以來便一直在巴黎羅浮宮展出。1911年一個義大利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從羅浮宮將《蒙娜麗莎的微笑》給偷走了,雖然後來他在義大利被逮捕。但自從發生這起竊案之後,《蒙娜麗莎的微笑》便在羅浮宮的獨立牆面,以防彈玻璃保護著單獨展示,參觀者至少都要離畫作三公尺以上的距離。至於,為何蒙娜麗莎沒有眉毛和睫毛 ? 推測可能是因為過去幾個世紀以來《蒙娜麗莎的微笑》陸續進行了數次的修復,導致原本細緻的線條被抹掉了。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達文西為了使蒙娜麗莎的表情更加模糊而神秘,故意不為蒙娜麗莎畫眉毛和睫毛。又或許,達文西實際上仍未完成《蒙娜麗莎的微笑》 ?
《皮格馬利翁和伽拉忒亞》 Pygmalion and Galatea是法國畫家吉洛代·特里奧松所畫的一幅油畫,他從1813年開始著手創作這幅油畫,前後陸續花了八年時間才得以完成。據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所記述,皮格馬利翁是一位雕刻家,他根據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雕刻了一座雕像,並情不自禁愛上了自己的作品,並為「她」取名為伽拉忒亞。愛神維納斯非常同情他的處境,便賦予這座美麗的雕刻鮮活的生命。
《拿破崙的加冕禮》 這幅懸掛在羅浮宮牆上,寬約10公尺、高6公尺,約60平方公尺的巨幅油畫,是法國古典主義畫派奠基人大衛 Jacques-Louis David ( 1748- 1825) 的作品,描繪1804年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的情境。
拿破崙的加冕禮雖然請來羅馬教皇庇護七世,但其實拿破崙心裡並不尊重教皇。按照傳統禮儀,應該由教皇來施行加冕儀式。然而,拿破崙卻在眾目睽睽之下,拿起皇冠就逕自戴在自己的頭上,然後再拿起后冠親自為皇后加冕。這唐突的舉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更使教皇庇護七世受到極大的侮辱。因此,教皇庇護七世後來藉故開除了拿破崙的教籍,拿破崙則將教皇庇護七世抓起來監禁多年,直到拿破崙下台。
《荷拉提兄弟的誓約》 是法國畫家大衛 Jacques-Louis David 於 1784年創作的成名之作,也是新古典主義畫派的代表作品。畫中描繪老荷拉提讓他的三個兒子對著刀劍發誓:「不勝利歸來,就戰死疆場」。畫面右後方是三位勇士的母親、妻兒和姐妹,母親因擔心出征恐凶多吉少而憂傷不已,妻子摟著孩子們泣不成聲,而姊妹由於是作戰對方之未婚妻,更是心亂如麻。由於作者以樸實無華的寫實風格、精確嚴謹的構圖和雄渾的筆觸進行描繪,所以這幅畫後來成為繪畫藝術的典範。
大衛 Jacques-Louis David繪畫功力之深厚與細膩,從他對人體四肢之肌理血管筋脈等細節的演繹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