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貓熊別名大熊貓、貓熊、熊貓、竹熊,是中國特有種動物,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800萬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於1961年成立時就選擇以可愛的大貓熊作為標誌,大貓熊儼然已成為保護瀕危物種最典型的意象與象徵。


大貓熊只有在繁殖期或雌性哺育幼仔時才會一起生活


清晨和黃昏是大貓熊最活躍的時段,主要的食物是竹子,也吃野果、昆蟲和竹鼠等,甚至還有吃羊的紀錄。
大貓熊主要的食物是竹子
大貓熊99%的食物都是竹子,但竹子的熱量很少,大貓熊每天除了約10小時的睡眠時間外,大都在進食。
大貓熊每天要吃9-14公斤的竹子,因竹子不易消化,其所吃的竹子約有四分之三未經消化即排泄出來,因此牠必須不斷地進食以獲得所需的養分,故大貓熊冬天並不會冬眠。
大貓熊必須不斷地進食以獲得所需的養分,因此大貓熊冬天並不會冬眠。
大貓熊會依照季節的變換而食用竹子的不同部位,通常於春夏兩季主食竹筍,秋季時主食竹葉,冬天則以竹桿為主食。
大貓熊秋季主食竹葉
大貓熊冬天以竹桿為主食
大貓熊總共食用超過 60 種竹子,會挑選含較多蛋白質及較少纖維的竹子品種及部位食用,尤以富含蛋白質、脂肪、醣類及多種維生素的竹筍為其最愛。
大貓熊站立時身高約160-180公分,尾長10-12公分, 體重約70-140公斤,通常雄性體型比雌性大。
大貓熊體重約70-140公斤,通常雄性體型比雌性大。
大貓熊毛色黑白分明,身體呈圓胖的桶型,頭大而圓,眼睛周圍、耳朵和鼻子為黑色,前肢黑色,而且此黑色環狀延伸到肩膀及背部,後肢及臀部也是黑色,身體其他部分及尾巴則呈白色。
大貓熊頭大而圓,眼睛周圍、耳朵和鼻子為黑色,其他部分則為白色。
乍看之下黑白分明的大貓熊,其實存在 3 種色調,除了黑色、白色以外,還有介於中間的髒污色。黑色類似樹幹、白色接近葉子和積雪的色調、髒污色很像岩石。因此大貓熊黑白相間的毛色可以巧妙地融入環境背景,干擾掠食者視覺而產生偽裝的效果。
乍看之下黑白分明的大貓熊,其實存在 3 種色調,除了黑色、白色以外,還有介於中間的髒污色。
大貓熊的主要天敵是豺、狼、花豹、黃喉貂等肉食性動物,平常看似遲緩笨拙的大貓熊一但遇到掠食者攻擊,會迅速的爬上高約20公尺以上的大樹以躲避危險。
大貓熊步行時,後肢以特殊的內八字撇方式行走,此步態可避免大貓熊在竹林中穿梭時被竹桿絆到。
大貓熊步行時,後肢以特殊的內八字撇方式行走。
大貓熊的前肢除了具有五趾以及鋒利的爪子之外,由腕骨特化成的偽拇指,雖不具備關節,但能協助大貓熊固定竹子的枝葉,讓取食更加方便。
野外大貓熊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則可超過30歲。雌性6歲性成熟,雄性7歲性成熟。


大貓熊出生時體重85-142克,約2個月睜眼,2.5個月能夠爬行,7-9個月可少量進食竹子,但仍以母乳為主要食物來源,與媽媽一同生活約18個月-2年後離開獨立生活。
大貓熊出生後與媽媽一同生活約18個月-2年後離開獨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