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橋 塞拉耶佛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到波士尼亞的首都賽拉耶佛檢閱軍事演習,因該演習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故引起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的仇恨。當斐迪南大公的敞蓬禮車即將行經拉丁橋時,一個名叫普林齊普的刺客在距禮車不到兩公尺處掏出手槍向斐迪南大公夫婦各開一槍,隨即服下氰化物企圖自殺,但因藥物過期失效而被逮捕,斐迪南大公夫婦則於送醫後不治身亡。
塞拉耶佛事件致使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最終在雙方同盟國的連鎖反應之下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普林齊普槍殺斐迪南大公夫婦時所站的位置 後方的照片為事發前幾分鐘,斐迪南大公夫婦於塞拉耶佛市政廳門前欲登上敞蓬禮車時所攝。
塞拉耶佛街頭販賣石榴原汁的小販
聖心主教座堂 落成於1889年的聖心主教座堂具有哥德式雙塔和仿羅馬式玫瑰窗,是波士尼亞最大的教堂,也是塞拉耶佛的城市象徵之一。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雕像 立於2014年以紀念其於1997年訪問塞拉耶佛
格茲·胡色雷·貝格清真寺 Gazi Husrev-beg Mosque 是一座鄂圖曼風格的建築,落成於1532 年,為波士尼亞最大的清真寺。塞拉耶弗的清真寺、天主教堂、東正教堂和猶太教堂比鄰並存,具有歐洲最多元的宗教色彩,故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
清真寺前的廣場有一座八角亭噴泉
八角亭噴泉
清真寺旁的可蘭經學校
可蘭經學校
Sebilj 塞比利噴泉建於1891年,是一座造型獨特的木製鄂圖曼風格噴泉飲水台,位於 Bascarsija 巴許恰須亞廣場的中央。
Bascarsija 許恰須亞廣場經常可看到許多鴿子故又名鴿子廣場 清真寺建築會搭配至少一座又高又細的喚拜塔,在早期每到禮拜時間,就會有宣禮員在塔上大聲呼喚,提醒穆斯林放下手邊的事情準備進行朝拜。
銅匠街 Kazandžiluk 可能是塞拉耶佛歷史最悠久的街道,以販賣銅製品聞名。
銅匠街 Kazandžiluk 從16 世紀初開始,這條街陸續有銅匠聚集開店,一開始大都為軍隊製造水壺,後來開始生產其他銅製器皿,比如水罐、咖啡壺和托盤等日常生活用品。
銅匠街店家門口展示販賣著琳瑯滿目的各式紀念品
以子彈製作的戰車、戰機模型
販賣土耳其軟糖等甜點的店家
永恆之火 於1946年4月6日點燃,以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塞拉耶佛遇難的軍人和平民。
莫斯塔爾 Mostar 最著名的地標便是這一座橫跨內雷特瓦河的拱型古橋,此座建於鄂圖曼土耳其時期的石橋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石橋這頭有一座清真寺,另頭則有一座天主教堂,石橋就這樣巧妙地連結了河流兩岸的回教與天主教這兩種迥異的宗教文明。
莫斯塔爾 Mostar 莫斯塔爾曾被鄂圖曼土耳其統治過,因此莫斯塔爾老街上賣的是土耳其風格的瓷器與飾品,吃的是土耳其烤肉,喝的是土耳其咖啡,洋溢著濃濃的土耳其氛圍。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斯塔爾古橋及其周圍舊城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科斯基 穆罕默德-帕夏 清真寺 Koski Mehmed-Pasha Mosque
科斯基 穆罕默德-帕夏 清真寺 Koski Mehmed-Pasha Mosque 前的噴泉
莫斯塔爾 Mostar 街頭店家門口展售著,各式各樣色彩鮮豔抑或淡雅的土耳其瓷碟。
莫斯塔爾 Mostar 古橋於1993年的戰爭中遭到毀損,如今看到的莫斯塔爾古橋是戰後依照古橋原貌所重建的。莫斯塔爾古橋於2005年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塔巴西卡清真寺 Tabacica Mosque
塔巴西卡清真寺 Tabacica Mosque
克里瓦丘普里亞橋 Kriva Ćuprija 這座小石橋橫跨內雷特瓦河支流,乍看之下頗有幾分神似迷你版的莫斯塔爾古橋。克里瓦丘普里亞橋落成的時間早於莫斯塔爾古橋,於1566年便已完工,但在 2001 年遭到洪水沖毀,如今看到的克里瓦丘普里亞橋是其重建後的樣貌。
莫斯塔爾 Mostar 古意盎然的石屋
莫斯塔爾 Mostar 古橋呈拱形,長29公尺,寬4公尺,橋的兩頭各設有一座石砌的橋頭堡。
建造莫斯塔爾 Mostar 古橋的工程難度頗高,總共歷經9年才得以完工落成。
布拉加伊 Blagaj 由於布拉加伊不但山明水秀,景色清幽美麗,而且水質極佳,早在 14 世紀便成為波士尼亞統治者及皇家貴族所青睞的居住佳地。
布拉加伊 Blagaj 景色清麗,水質極佳。
布拉加伊 Blagaj 修道院 位於布納河 Buna river 畔,依河偎崖,景色清麗絕美,鐘靈毓秀,是布拉加伊小鎮最著名,也最受歡迎的景點。
布拉加伊 Blagaj 修道院 約莫建於1520年的鄂圖曼時期,是一棟融合鄂圖曼元素與地中海風格的白色中古世紀簡約建築。
布拉加伊 Blagaj 修道院 一側依偎著240公尺高的懸崖,一面緊鄰著布納河 Buna River畔,碧綠與湛藍交融的河面不時掩映着修道院雪白的倒影,形成一幅空靈絕美的迷人景致。
蘇菲派 Sufism 主張愛、和平與寬容,是較注重內省及修行的伊斯蘭教派。蘇菲派以「旋轉舞」這種修行方式著名,藉由旋轉拋下自我,以期能更接近真主獲得神聖體驗。傳說蘇菲派的修行者在尋找修行聖地時,行至布納河 Buna river 源頭,看到清澈的河水從高聳懸崖基部的洞穴中流出,周遭的岩層宏偉而壯麗,被此幽美景致深深吸引,認為這裡是最適合與真主溝通的聖地,於是在此建造了布拉加依 Blagaj 修道院。自此,蘇菲派的修士在此苦修,過著簡樸、禁慾的生活,通過冥想、祈禱與苦行僧生活等方式追求靈性的升華。
布拉加伊 Blagaj 修道院旁的洞穴 喀斯特 Karst 地形又稱岩溶地形,是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之總稱。布納河 Buna river 的源頭布納泉 Vrelo Bune 即為喀斯特泉,係由布拉加伊 Blagaj 修道院旁的洞穴地底所湧出。
布納泉 Vrelo Bune 為布納河 Buna river 的源頭,水面呈現碧綠與湛藍交融的美麗色澤,泉水清澈冰冷,水溫約僅10 度左右。